您现在的位置: 首页 > 四川党校报 > 2024年 第14期 > 第2版 两弹一星精神
星辉梓潼 梦织青春
发布时间:2024年11月04日 部门/单位: 文: 图: 签发人:
文章作者:程远泽

金秋九月,秋风轻拂,作为四川省委党校第33期中青班学员,我怀揣着对历史的敬畏与对未来的憧憬,踏上了前往梓潼的征程。那里,四川“两弹一星”干部学院如一座历史的丰碑,静静矗立,诉说着新中国科技史上的辉煌与艰辛。

初到梓潼,我被这座小城的宁静与古朴深深吸引。然而,当我踏入干部学院的大门,一种庄重而肃穆的气氛瞬间包围了我。这里,是新中国科技事业的摇篮,是“两弹一星”精神的发源地。我深知,这三天的学习,将是我与“两弹一星”精神的一次深度交融,一次灵魂的洗礼。

在学院的日子里,我仿佛穿越了时空,回到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。我凝视着那些珍贵的历史照片、实物和文献资料,心中涌动着难以言喻的情感。那些破旧的棉衣、简陋的实验室、手写的计算稿……它们不仅仅是历史的见证,更是“两弹一星”精神的象征。我感受到了科技先驱们在那段艰苦岁月中的坚韧与执着,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,为新中国的科技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,也铸就了“两弹一星”精神的光辉篇章。

“两弹一星”精神,是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。那些隐姓埋名、深入荒漠的科技工作者们,他们放弃了个人的名利与安逸,选择了与国家共命运、与民族同呼吸。他们的精神,如同璀璨的星辰,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。我深刻体会到,一个人的价值,不在于他拥有多少,而在于他能为国家和民族贡献多少。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,正是我们新时代青年干部应该学习和传承的。

“两弹一星”精神,也是一种自力更生的精神。在那个物资匮乏、技术封锁的年代,在苏联撤走所有专家和援助后,我们的科技先驱们没有丝毫退缩,他们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智慧,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,最终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,捍卫了大国安全。这种自力更生的精神,告诉我们只有依靠自己的力量,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。在当今这个充满竞争与挑战的时代,我们更需要这种精神来激励自己,去面对困难和挑战,去追求卓越和成功。

“两弹一星”精神,还是一种团结协作的精神。在“两弹一星”的科研攻关中,科学家们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,离不开他们之间的团结协作和共同奋斗。这种团队协作的精神,也是我们今天在工作中需要不断学习和借鉴的。只有团结一心,才能攻克难关,取得更大的成就。

“两弹一星”精神更是一种炽热的爱国情怀。“两弹一星”的研制是中国在20世纪60年代面临严峻国际形势下的重大科技项目,其目标是提升国家的国防实力和科技水平,以应对外部威胁和挑战。在这个过程中,无数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,毅然投身到这一伟大事业中,他们怀着对新中国的满腔热爱,克服重重困难,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,为国家的安全和繁荣作出了巨大贡献。这种为国家、为民族奋斗的精神,正是我们需要学习和践行的深切的爱国情怀。

在学习的过程中,我不断思考着如何将“两弹一星”精神融入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去。我意识到,这种精神不仅仅是一种历史记忆,更是一种时代精神。它告诉我们,无论时代如何变迁,我们都应该保持对科学的追求和对国家的忠诚和热爱。只有这样,我们才能在新的时代背景下,继续发扬“两弹一星”精神的光辉。

“两弹一星”精神,如同一颗璀璨的星辰,不仅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,更点燃了我内心的火焰。它不仅仅是一种历史的记忆,更是一种时代的担当,一种永恒的力量。它让我深深感受到,那些科技先驱们为了国家的强盛和民族的尊严,所付出的艰辛与努力,以及他们所展现出的坚定信念和无私奉献的精神。这种精神,如同一股强大的暖流,涌动着我的心灵,让我无法忘怀。

(作者系四川省委党校第33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一班学员,现任青川县委副书记、县长)


  •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 四川行政学院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版权所有 © 2009 - 2025
  • 蜀ICP备10001505号